致新創圈的各位前輩們,我是阿文、AmpGO的開發者,感謝台灣這片有人情味的土壤,讓我們推動Charge Taiwan by AmpGO獲得眾貴人們的情義相挺,使我們的友善電車贊助計畫得以開展。
電電是一群對電動車有傻勁的團隊,因本身為電車用戶,知道車主們在台灣開電動車應該有更好的找電選擇。縱然市場還不成規模,好的使用體驗也還未成多數,因此我們決定辭去穩定且薪水優渥的 工作,挽起袖子下場來做。
過程中也想方設法的找尋各種能自給自足的模式,從協助安裝設備、代工軟體開發、賣廣告等都嘗試了遍,大概被客戶拒絕了9981遍,但我們仍然沒放棄,常常早上出去BD,晚上回家review code跟人工校驗站點(對你沒看錯,就是這麼的原始),因為我們知道車主們深受錯誤的充電站資訊所帶來的續航焦慮,這是阻礙電動車普及的最大障礙。
而讓車主苦惱的是因為家中安裝不了充電樁,而後入手電動車後需要去四處找樁、綁定不同第三方支付金流、然後可能APP的使用流程又不是做的很流暢且符合用戶習慣;種種的種種,都是讓這一切好像在享受駕駛樂趣之外,反而還少了點什麼?(註:從去年8月至今,台灣段時間內增加了15家以上的充電營運商,試想如全部都要綁定一次,那大家可能少賺了好幾千萬 ,畢竟大家都是每秒十幾萬上下的,誤)
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,隨著我們在用戶間的口碑逐漸打開跟業界前輩的推薦,我們逐步開啟了與眾充電營運商的合作,在此也特別感謝區快充的張董,在我們什麼都沒有時的大力支持,提供電電有了一個好的開局,為所有與充電營運商的合作作了一個很好的Showcase。中間過程雖然曲折,但總歸是開心的、有成就感的,隨著一步步的累積,逐漸清晰未來我們要走的路。
過程中,當然少不了我們最Close的合作夥伴DDCAR,我們一起共同發布了近10份的全台充電站數據報告,希望透過這樣實際的數據,減少更多數還在觀望,還沒下定決心購買電動車的人,能夠減少疑慮。
在這個時候,我們透過入選的加速器Garage+引薦下,認識了優秀的校友Ronald,聽了我們未來方向後建議我們應該走的實現路徑與嘗試的方法。而在嘗試這一切後,神奇的事情發生了,我們除了早期加入的充電營運商夥伴外,在一個月內陸續又談下北基加油站旗下擁有63個站點的Tail特爾電力、擁有國道充電站點的iCharging 與泓德能源旗下的星舟快充,逐步完善了我們的合作網絡。最終搭建起與多家充電營運商的合作,支援覆蓋全台100多個站點的充電優惠合作計畫。(劇透下,我們也即將開展停車優惠的合作)
電電近期獲選【NVIDIA 2024台灣新創鏈結計畫】,未來將運用加速運算與CUDA AI開發平台,進行充電熱區與支援全車種最優里程預估及規劃功能的實現,期待未來AmpGO能與AI人工智慧做整合,帶給用戶更進階、更創新的使用體驗。
一個人跑或許可以跑的快,但一群人一起跑可以跑更遠,這是跑步教會我的事。在創業的路上又再次驗證了一次。為了實現我們的夢想,我們找了內湖好鄰居:為意義找資源的,國內最棒的應援平台蕭A的幫忙,協助我們快速打通產品最後一哩路:金流。
最後,如果您剛好在台灣開電動車,又剛好需要常出門在外找充電樁順便充電的,分享我們APP:AmpGO給大家。
如果覺得還不錯的,想支持我們的,我們準備了很豐盛的充電大禮包回饋大家🫡
附上連結與各位分享:https://ampgo.oen.tw
這麼可愛,不加入嗎?
附上一張很有啟 發的圖:不積硅步,無以千里
共勉之
AmpGO
新創公司
電車友善
永續生活
Garage+
NVIDIA